照镜子时突然发现脸颊、额头冒出几颗淡褐色小凸起,摸起来粗糙不平,还越抠越多—这可能是扁平疣在“作怪”。这种由人乳头瘤病毒(HPV)引起的皮肤问题,虽不威胁健康,却因好发于面部、手背等显眼位置,且具有传染性,常让人陷入“越处理越严重”的尴尬境地。其实,只要掌握科学方法,应对扁平疣并不难。
扁平疣的“顽固”与病毒特性密切相关。HPV病毒喜欢潜伏在皮肤表皮层,通过微小破损侵入细胞并复制,导致局部角质细胞异常增生,形成扁平丘疹。许多人误以为它是“青春痘”或“脂肪粒”,用手挤压或抠抓,反而将病毒带到周围皮肤,引发“自体接种”,让疣体像“种子”一样扩散。此外,免疫力低下时,病毒更易活跃,熬夜、压力大、饮食不均衡都可能成为诱因。
应对扁平疣,第一步是“管住手”。避免搔抓、摩擦疣体,防止病毒扩散;洗脸时用温水轻柔清洁,减少对皮肤的刺激;毛巾、枕巾等个人物品定期煮沸消毒,避免与家人混用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。日常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(如橙子、猕猴桃),适量补充蛋白质,帮助增强免疫力,为身体筑起“防护墙”。
第二步是“温和护理”。选择含水杨酸、维A酸成分的外用产品,这类成分能促进角质代谢,软化疣体,但需严格按说明书使用,避免过度刺激皮肤;也可尝试中药外敷,如马齿苋、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草药,煎汤后湿敷患处,辅助缓解症状。若疣体较多或持续不消,可寻求医师帮助,通过冷冻、激光等物理方式去除,但需注意术后护理,防止感染。
第三步是“长期观察”。扁平疣的消退需要时间,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数月甚至数年的“潜伏-爆发-消退”周期。即使疣体暂时消失,也要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避免熬夜、过度劳累,防止病毒“卷土重来”。若发现疣体颜色变深、数量突然增多,或伴随瘙痒、疼痛,需及时调整护理方案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扁平疣虽常见,但科学应对是关键。切勿轻信“偏方”或盲目用药,以免加重病情。日常做好防护、温和护理、增强免疫,多数患者能逐渐改善症状。若长期未见好转,建议尽早咨询皮肤医师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