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发问题日益年轻化,许多人将“元凶”归结于熬夜,但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习惯,可能才是悄悄偷走发量的“幕后推手”。从洗头方式到饮食偏好,这些细节若长期忽视,可能让头发逐渐变得脆弱稀疏。
习惯一:过度清洁或长期不洗头
头皮分泌的油脂本是天然保护层,但过度使用强力清洁洗发水或频繁洗头(如每天两次以上),会破坏头皮水油平衡,导致毛囊干燥受损。反之,长期不洗头则会让油脂混合灰尘堵塞毛囊,引发炎症,两者均可能加速脱发。建议根据发质选择温和洗发产品,油性头皮2-3天洗一次,干性头皮可适当延长间隔。
习惯二:高温吹发或暴力梳头
刚洗完头时,毛囊处于张开状态,若直接用高温吹风机近距离吹干,或用毛巾用力揉搓头发,会损伤毛鳞片,使头发干枯易断。此外,湿发时梳头、用力拉扯发辫或频繁烫染,也会对发丝造成机械性损伤。正确做法是用低温档吹至七成干,再用宽齿梳轻柔梳理,减少对头发的物理伤害。
习惯三:节食减肥或偏食挑食
头发生长需要蛋白质、铁、锌、维生素B族等营养支持,长期节食或过度依赖外卖、快餐,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。例如,缺乏蛋白质会使发丝变细变软,缺铁会引发贫血性脱发,而维生素B族不足则会影响头皮新陈代谢。日常饮食应保证肉类、蛋类、豆类及新鲜蔬果的均衡摄入。
习惯四:长期处于高压状态
精神压力会触发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,导致头发大量脱落。若同时伴随焦虑、失眠等问题,会进一步加剧脱发进程。建议通过运动、冥想或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,保持规律作息,为头发生长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您:脱发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,若每天掉发超过100根,或伴随头皮瘙痒、红斑、头皮屑增多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,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,帮助您守护发量健康。